网课答案题库 > 中国大学 >

中国大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章节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中国大学 2023-07-25 14:01
第一周 《周易》导读

第一周《周易》导读测验

1、孔子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
A、撰写易传
B、撰写卦辞
C、撰写爻辞
D、发明六十四卦

2、易经中最好的卦是
A、泰卦
B、乾卦
C、离卦
D、坤卦

3、在八卦中,兑卦象征的女性是
A、少女
B、母亲
C、长女
D、中女

4、更接近中国地形方位的是
A、先天八卦图
B、后天八卦图
C、64卦图
D、河图

5、乾卦中,九五爻的位置是
A、既中又正
B、只有正
C、只有中
D、中而不正

6、周朝崇尚的颜色是
A、红色
B、黑色
C、白色
D、蓝色

7、易经所描绘的最好的吉凶状态是
A、元吉
B、有喜
C、有庆
D、大吉

8、伏羲氏对周易的主要功绩是
A、先天八卦
B、河图
C、洛书
D、后天八卦

9、周文王对周易的主要功绩,错误的是
A、先天八卦
B、后天八卦
C、撰写卦爻辞
D、发明六十四卦

10、乾卦九四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其中,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
A、相时而动
B、边防巡逻
C、有些人
D、可有可无

11、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体现的思想是:
A、礼贤下士
B、靓女先嫁
C、婚姻包办
D、兄妹情深

12、周易中,周的含义,不正确的有?
A、周是一种姓
B、指周朝
C、指周普
D、既指周朝,又指周普

13、《易传》中,哪一个传主要讲形象思维
A、象传
B、系辞传
C、文言传
D、说卦传

14、坤卦中,六二爻的位置是
A、既中又正
B、只有正
C、只有中
D、不中不正

15、坤卦六二爻辞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与下面哪句话思想更加接近:
A、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B、女子无才便是德
C、知识便是美德
D、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6、泰卦九二爻辞说,“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中,用冯河,是说:
A、鼓励徒步过河
B、不能徒步过河
C、重用冯河这个人
D、只要能过河就行

17、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
A、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B、礼尚往来
C、舍小求大
D、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

18、下面哪些卦有文言传?
A、乾卦
B、泰卦
C、随卦
D、咸卦

19、周易是哪个朝代的易经?
A、周朝
B、夏朝
C、商朝
D、汉朝

20、乾卦中,初九爻辞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指
A、龙在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潜伏的时候,不要有所作为。 在龙在龙龙龙在 泰卦卦辞说,“小往大来,亨”,其中,来和往意指 A、礼尚往来 B、舍小求大 C、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D、世界就是来来往往,变化无穷
B、龙潜藏的太深了,发现不了
C、真正的龙,要永远潜藏
D、潜藏的龙,得不到重用

第二周 《道德经》导读

《道德经》导读单元测验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A、史官
B、祭司
C、司马
D、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A、清虚卑弱
B、和静清寂
C、仁义礼智
D、恭宽敏惠

3、在《道德经》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反”所具有的含义是
A、道法自然
B、相反相成
C、反向思维
D、祸福相依

4、下列不属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观点是
A、水可以洗净自己的污浊
B、水善于处下而不争上
C、水柔弱而不争强
D、水不与其他事物争地

5、以下关于儒道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魏晋时期以道家为末流
B、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
C、儒家和道家皆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D、汉朝以儒家为主流

6、“大国者下流”一文中,“下流”的含义是
A、处在水的下游
B、比喻众恶所归的地方
C、卑鄙龌龊之意
D、指地位微贱的人

7、下列不属于《道德经》中对于“道”的观点的是
A、忠恕之道
B、道可道,非常道
C、弱者,道之用
D、天之道,利而不害

8、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所体现出的道家智慧是
A、柔弱胜刚强
B、上善若水
C、哀兵必胜
D、为而不争

9、下列选项中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B、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D、“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无神论
B、祭神如神在
C、未知生,焉知死
D、怀疑论

11、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错误的是
A、不作为
B、不妄为
C、不多为
D、有所不为

12、关于道教与道家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A、道家追求精神境界,道教追求治国方略
B、道家产生于先秦时代,道教产生于汉代
C、道家创立者是老子,道教创立者是张陵
D、道家讲哲学智慧,道教叫方术养生

13、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推己及人
B、善利万物而不争
C、居善地
D、心善渊

14、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C、《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D、《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15、动善时的正确意思是
A、水善于掌握机会
B、海水宽广、清澈
C、水能容纳万物
D、水给予人好处、利益的同时给人以尊严

16、下文中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治人事天莫若啬
B、圣人无常心
C、上善若水
D、物壮则老

17、下列不属于“政善治”的观点是
A、做人要多才多艺
B、政善治就是政清如水
C、好的政府应该公平
D、好的政府应该清廉

18、下列对《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解释正确的是
A、“道”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B、“德”就是讲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规则
C、道者,物之所得
D、德者,物之所由

19、与水的“动善时”无关的阐释是
A、水 至清 尽美 从一勺至千里
B、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C、时行时止 利人利物
D、冬季来临 水化作雪覆盖在大地上

20、下列与“反者道之动”无关的词语是
A、相得益彰
B、大巧若拙
C、大音希声
D、相反相成

原文翻译

1、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选自《道德经》第四十章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选自《道德经》第八章

第三周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单元测试

1、《论语》记载的是( )的对话录?
A、A.孔门师徒言语行事
B、孔子言语
C、孔门师徒言语
D、孔子行事

2、孔子之于《论语》就如同( )之于《新约圣经》
A、耶稣
B、圣彼得
C、上帝
D、摩西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是《论语》中谁说的?
A、曾子
B、孔子
C、子路
D、子贡

4、司马迁对孔子评价极高,以下哪一句是他对于孔子的评价?
A、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B、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D、半部《论语》治天下

5、( )是“礼”的基础。
A、仁
B、义
C、孝
D、忠

6、孔子‘仁’的思想的问题意识源于( )
A、‘礼坏乐崩’的春秋之世
B、学习的热情与愿望
C、内心的冥想和思考
D、对于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7、孔子的成功是有赖于( )
A、多闻多见
B、神启或神佑
C、年岁增长
D、生而知之

8、孔子曾借评价孔文子之语( )道出了学习的一个不二法门——多问。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B、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C、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轴心时代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
A、雅斯贝尔斯
B、黑格尔
C、温克尔曼
D、赫尔德

10、下面哪位是轴心时代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哲学家?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1、有人引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之语攻击孔子之学为利禄之学,“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 )所说的。
A、子夏
B、孔子
C、子贡
D、子路

12、以下哪一位没有对孔子的思想进行过再阐释?
A、王弼
B、韩愈
C、朱熹
D、孟子

13、孔子没有像穆罕默德、耶稣等宗教圣人一样把日常生活的情感导向外在的事物或神秘的境界,而是( )
A、内向消融在以亲子之爱为核心的人与人的情感团契之中
B、要求通过教育来培养
C、认为这是人天生所具有的
D、归结于礼的约束和导向

14、‘仁’思想外在表现出( )
A、原始的“人道主义”和民主性
B、孝和悌
C、礼
D、‘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

15、在《论语》中孔子述及了自己的志向,是使( )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6、中国文化是一种( )的文化,需要去体验,而不是通过定义知道的。
A、情境式
B、实践式
C、渐进式
D、学习式

17、《论语》作为对话录,对话涉及到了
A、孔子与弟子、弟子与再传弟子
B、孔子
C、孔子及其弟子
D、孔子及其再传弟子

1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孔子的学生对于孔子学说的评价,他是
A、颜渊
B、曾子
C、子路
D、子贡

19、“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也”,是( )所发表的异端性言论。
A、李贽
B、吴虞
C、陆九渊
D、王阳明

20、孔子在此强调的‘不耻下问’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A、一种知又不知的中间性状态
B、明知故问
C、无知故问
D、混沌状态

原文翻译题

1、试将《论语·子罕》篇中的此段话: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翻译成白话文。

第四周《大学》和《中庸》导读

《大学》和《中庸》导读单元测试

1、《大学》的作者是( )
A、秦汉之间不知名的儒者
B、戴圣
C、曾子
D、二程

2、八条目的具体内容是( )
A、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B、格物 致知 诚意 修身 近道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C、格物 致知 慎独 修身 正心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D、格物 致知 慎独 修身 近道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3、中的涵义是( )
A、恰好
B、中央
C、和谐
D、平庸

4、诚的涵义是指( )
A、真实无妄
B、态度诚恳
C、物质
D、道德

5、诚之工夫的基本原则有( )
A、身心一体 内外一致 言行相顾
B、中和
C、素位而行
D、慎言敏行

6、“好学近乎知”中“学”的涵义是( )
A、觉悟与学习
B、学习知识
C、练习
D、觉悟

7、三达德是指( )
A、知仁勇
B、仁义礼
C、真善美
D、忠孝弟

8、诚意的涵义是指( )
A、意向专一
B、端正心思
C、独处时谨慎
D、反躬修己

9、《士不遇赋》的作者是( )
A、董仲舒
B、屈原
C、陶渊明
D、司马迁

10、儒家主张中的方法的宇宙观基础是( )
A、宇宙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宇宙是无限的
C、宇宙是有限的
D、宇宙是物质的

11、做到中的方法主要有( )
A、忠恕 守礼 素位而行 遇事要有准备
B、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
C、慎独
D、反身而诚

12、中与和的关系是( )
A、中乃和之本 和为中之用
B、中为和的内容 和为中的形式
C、中为和之目的 和为中之手段
D、中乃和的境界 和乃中的要素

13、诚之是指( )
A、人的修养工夫
B、天之道
C、慎独
D、反思

14、《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近道”思想的内涵是( )
A、虽不即是道,但可以入于道之谓
B、道是逐步接近的
C、就近入道
D、就近学道

15、慎独就是( )
A、人所不知己独知之时仍然能够做到诚之
B、择善而固执之
C、诚之
D、力行

16、“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其中“知己”是指( )
A、在关系中的自我认识
B、对孤立个人的认识
C、比较了解自己的人
D、特别了解自己的人

17、八条目涉及到的领域包括( )
A、认知 政治 道德
B、政治 道德 教育
C、教育 认知 政治
D、政治 道德 管理

18、《中庸》的作者是( )
A、孔伋
B、戴圣
C、曾子
D、朱子

19、人之所以不诚在于( )
A、言、思和行之间的不一致
B、利益驱使
C、人会犯错误
D、自欺

20、“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是说( )
A、实现中庸的很难
B、中庸不可能实现
C、中庸不现实
D、中庸不切合实际

第五周《孙子兵法》导读

单元测试题

1、孙子思想属于哪个思想流派
A、齐兵学
B、吴兵学
C、鲁兵学
D、楚兵学

2、《兵势篇》在次序上属于《孙子兵法》第几篇
A、第五
B、第二
C、第四
D、第八

3、诸葛亮在空城计中的对手是
A、司马懿
B、曹操
C、曹真
D、司马昭

4、《孙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
A、十三篇
B、六篇
C、七篇
D、三十三篇

5、“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句名言出自下列哪部兵书
A、《孙子兵法》
B、《六韬》
C、《吴子兵法》
D、《鬼谷子》

6、“孙吴之书,家皆有之”一句话出自以下哪部作品
A、《韩非子》
B、《史记》
C、《庄子》
D、《老子》

7、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孙子提到的用间之法
A、外间
B、内间
C、生间
D、死间

8、下面哪一条用间之法的含义是指今天的侦察兵
A、活间
B、乡间
C、生间
D、外间

9、孙子用哪一种物象来比喻他的战术思想
A、水
B、金
C、木
D、火

10、孙子是什么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A、春秋末期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战国后期

11、《用间篇》在《孙子兵法》中属于第几篇
A、第十三篇
B、第一篇
C、第六篇
D、第七篇

12、“故明君贤将,能以( )为间者,成大业也”
A、上智
B、重金
C、仁
D、圣

13、下面哪一篇所谈之事是一切战争行动的自然起点
A、《用间篇》
B、《始计篇》
C、《作战篇》
D、《谋攻篇》

14、《谋攻篇》在次序上属于《孙子兵法》一书第几篇
A、第三
B、第四
C、第五
D、第六

15、下列哪一篇篇后不属于《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部分
A、地形篇
B、始计篇
C、作战篇
D、谋攻篇

16、“夫兵者,国之大事”出自下面哪一篇
A、始计篇
B、作战篇
C、用间篇
D、虚实篇

17、“兵胜而益强”出自下面哪一篇
A、作战篇
B、始计篇
C、谋攻篇
D、虚实篇

18、下列哪一种手段为“不得已”而使用
A、攻城
B、伐谋
C、伐交
D、伐兵

19、下列哪一篇不属于《孙子兵法》战术部分
A、火攻篇
B、军形篇
C、兵势篇
D、虚实篇

20、“神头岭”战役中我方旅长的名字是
A、陈赓
B、陈再道
C、陈望道
D、刘伯承

学习通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中国大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章节答案(mooc2023课后作业答案)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思想精髓,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部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和精神。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经典,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篇章之一。该书主要探讨了“道”的概念,提出了“无为而治”、“反正常之道”、“顺其自然”等重要思想,强调了个体的内在修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该书集中反映了孔子的“仁”的思想,提出了“学而优则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重要观点,强调了人的自律和教育的重要性。

《中庸》

《中庸》是《礼记》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该书主要论述了“中庸”之道,即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同时也强调了“诚”的重要性。

《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孟子及其门徒的言论记录。该书主要强调了“仁政”之道,提出了“养人”、“感人”、“化人”等重要思想,强调了人的本性善良和教育的重要性。

《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哲学经典,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主要强调了“自在”、“无为而治”等重要思想,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敬重和对生命的认识。

《墨子》

《墨子》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是墨子及其门徒的言论记录。该书主要强调了“兼爱”、“非攻”、“尚贤”等重要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和社会的和谐。

以上是中国哲学经典著作的选介,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智慧的重要贡献。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这些著作,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哲学的内涵和精神,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

中国大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一、《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文化经典,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道家经典”。全书共分81章,主要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包含诸多哲学范畴,如道、德、无、有、天、地、人等。《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影响了大量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人的思想。

二、《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誉为“儒家经典”。全书共有20篇,包括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论述,以及关于礼仪、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和观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今。

三、《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对人类思维、行为、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哲学著作。全书共分为三章,主要讨论了思想、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中庸》不仅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珍贵遗产。

四、《孟子》

《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分为七篇,主要论述了孟子的政治、伦理、教育等思想观点。《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经典。

五、《周易》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文化经典,是黄帝内经、老子易经、孔子论语、墨子墨经、韩非子等多部经典的基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变卦和爻辞,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方面的思想。

六、《庄子》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著名经典之一。全书共分为33篇,主要探讨了生命、自由、人性、天地、道德等问题。《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论法华经义》

《法华经》是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所有佛教经典中最早、最深刻、最全面的一部。《论法华经义》是唐代著名的法华学者妙法莲华所著,是对《法华经》的注释和解释。该书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佛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宋明理学大全》

《宋明理学大全》是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所著的一部集大成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全书共分为十三卷,主要介绍了理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阐释了人性、伦理、政治等哲学问题。《宋明理学大全》对中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九、《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四书》之一。全书共分为四章,主要介绍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学之道、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重要思想。《大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梵文佛教经典》

梵文佛教经典是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多部佛教经典。这些经典主要介绍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探讨了人生、伦理、生死等深刻的哲学问题。梵文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哲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中国大学中国哲学经典著作涵盖了中国古代哲学、佛教和现代哲学三大流派,展示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历程。这些经典著作无论从思想深度、哲学含义还是文化价值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opyright 2018-2022 http://www.wxtxjy.com
    冀ICP备20230056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