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绪论02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哪一项是金属材料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正确排序?
A、第一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二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三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第四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
B、第一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三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第四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
C、第一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二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三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第四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D、第一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三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第四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2、下列哪一项是金属材料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正确排序?
A、第一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三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第四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
B、第一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二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三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第四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
C、第一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二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三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第四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D、第一阶段 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第二阶段 原始钢铁生产、第三阶段 微观理论深入研究、第四阶段 微观组织理论大发展;
3、下列哪一项是金属材料发展的正确总结?
A、金属材料的发展始终是在无意间的发明中进行;
B、金属材料的发展,其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很小;
C、金属材料的测试设备的进步对其发展影响巨大;
D、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的研究处于次要的位置;
4、下列哪一项是金属材料发展的正确总结?
A、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理论的发展阶段;
B、现代金属材料的发展,主要是扩大金属材料的种类;
C、金属材料的测试设备的进步对其发展影响甚微;
D、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的研究极大推动了金属材料的发展;
5、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无关紧要;
B、金属零部件的失效分析仅针对某一两个流程环节;
C、金属零部件的失效分析涉及到其失效前的所有流程环节;
D、金属材料和金属零部件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
6、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零部件的服役性能主要受到服役条件的影响;
B、金属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受到其加工流程所有环节的影响;
C、冶金流程对金属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具有最主要的影响;
D、干扰项(不必选)
7、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干扰项(不必选)
B、金属零部件仅涉及部分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具有决定影响作用;
C、金属零部件的涉及的流程环节,其中机加工的影响最大;
D、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参与一些金属零部件的制造流程环节,但不能完全决定金属零部件的服役性能;
8、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零部件的全寿命流程中涉及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较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好金属零部件。
B、金属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环节,主要涉及到热处理的环节;
C、金属零部件的机加工流程主要涉及成形专业;
D、金属零部件的冶炼环节主要设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9、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流程图中,具有一定的前后流程顺序,前一道流程会对后续流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B、流程图中的各个流程相对独立,不会对上下流程产生影响。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10、关于金属零部件全寿命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材料学》主要涉及到流程图中的“热加工成形”和“机加工”等流程;
B、《金属材料学》主要涉及到流程图中的“采矿(元素)”、“热处理”、“服役”以及“回收利用”等流程。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11、对于《金属材料学》这门课,理解正确的是?
A、主要的内容涉及金属材料的“成分”。
B、主要的内容涉及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12、对于《金属材料学》这门课,理解正确的是?
A、需要金属材料工程及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知识支撑。
B、金属材料学的内容比较独立,无需先修其他专业课程。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13、对于《金属材料学》这门课,理解正确的是?
A、一般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最后一门专业课。
B、一般作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先修专业课。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14、对于《金属材料学》这门课,理解正确的是?
A、对金属材料的四要素没有全部涉及。
B、以金属材料的“成分”为核心,涉及到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和“性能”。
C、干扰项1(不必选)
D、干扰项2(不必选)
03 钢的合金化概论03 钢的合金化概论-单元测试1、金属材料的编号QT350-22表示?
A、球墨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3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2%;
B、球墨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3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2%;
C、高强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3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2%;
D、高强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3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2%;
2、金属材料的编号QT450-12表示?
A、球墨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4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12%;
B、球墨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4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12%;
C、高强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4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12%;
D、高强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4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12%;
3、金属材料的编号QT550-20表示?
A、球墨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5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0%;
B、球墨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5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0%;
C、高强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5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0%;
D、高强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5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0%;
4、金属材料的编号QT250-20表示?
A、球墨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2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0%;
B、球墨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2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0%;
C、高强铸铁 抗拉强度不低于250 MPa,断后伸长率不低于20%;
D、高强铸铁 屈服强度不低于250 MPa,断面收缩率不低于20%;
5、奥氏体稳定元素倾向于 奥氏体区,使共析点向 方移动。答:
A、扩大;左下;
B、缩小;左上;
C、缩小;右上;
D、扩大;右下;
6、铁素体稳定元素倾向于 奥氏体区,使共析点向 方移动。答:
A、扩大;左下;
B、缩小;左上;
C、缩小;右上;
D、扩大;右下;
7、奥氏体稳定元素倾向于 奥氏体区,使共析点向 方移动。答:
A、扩大;右下;
B、缩小;左上;
C、缩小;右上;
D、扩大;左下;
8、铁素体稳定元素倾向于 奥氏体区,使共析点向 方移动。答:
A、扩大;左下;
B、缩小;右上;
C、缩小;左上;
D、扩大;右下;
9、下列哪个不是奥氏体形成或稳定化元素?
A、Mn;
B、Cr;
C、Ni;
D、Cu;
10、下列哪个不是铁素体形成或稳定化元素?
A、V;
B、Mo;
C、Al;
D、Co;
11、关于奥氏体化合金元素,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Mn元素是奥氏体化合金元素;
B、Cr元素是奥氏体化合金元素;
C、奥氏体化元素倾向于封闭奥氏体区;
D、奥氏体化元素不必溶入基体来影响过冷奥氏体的转变;
12、关于铁素体化合金元素,哪个描述是正确的?
A、Mn元素是铁素体化合金元素;
B、Cr元素是铁素体化合金元素;
C、铁素体化元素倾向于扩大奥氏体区;
D、铁素体化元素不必溶入基体来影响过冷奥氏体的转变;
13、在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有(从强到弱排列)?
A、Mn、Cr、V、Al
B、Cr、V、Ti、Cu
C、Ti、V、Cr、Mn
D、Cr、V、Ti、Zr
14、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不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A、Cr;
B、Ti;
C、V;
D、W;
15、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不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A、Cu;
B、Ti;
C、V;
D、W;
16、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不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
A、Mn;
B、Ti;
C、V;
D、W;
17、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是与g无限固溶的?
A、Cu;
B、Cr;
C、V;
D、Mn;
18、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是与a无限固溶的?
A、Ni;
B、Cr;
C、Mn;
D、Cu;
19、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是与g无限固溶的?
A、Cu;
B、Cr;
C、V;
D、Ni;
20、下列合金元素中,哪个是与a无限固溶的?
A、Ni;
B、Cu;
C、Mn;
D、Cr;
21、下列哪个是钢的基本的强化机制之一?
A、等温淬火强化
B、位错强化
C、马氏体强化
D、表面涂覆强化
22、以下关于金属材料强化机制的描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细晶强化同样适用于高温的服役条件;
B、强化机制的核心是限制位错的运动;
C、不同的合金成分,各个强化机制的强化能力有所不同;
D、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各个强化机制的强化能力有所不同;
23、以下关于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哪一个描述是错误的?
A、细晶强化可以降低韧脆转变温度;
B、所有强化机制都可以不同程度材料塑性;
C、强化机制受到合金化、加工工艺的影响;
D、析出强化的作用往往要依靠合理的回火工艺;
24、以下关于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哪一个描述是正确的?
A、强化机制受到合金元素、加工工艺的影响;
B、强化机制同样适用于高温服役条件;
C、固溶强化的效果最好;
D、析出强化在淬火阶段体现得最充分;
25、在固溶强化中,强化效果显著的是?
A、间隙固溶元素;
B、置换固溶元素;
C、空
D、空
26、以下哪个元素在Fe基体中产生间隙固溶强化作用?
A、Cr;
B、C;
C、Ni;
D、V;
27、以下哪个元素在Fe基体中产生间隙固溶强化作用?
A、Mn;
B、N;
C、Ni;
D、V;
28、以下哪个元素在Fe基体中产生置换固溶强化作用?
A、C;
B、N;
C、P;
D、Cr;
29、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情况?
A、原子半径;
B、晶体结构;
C、回火温度;
D、电子因素;
30、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情况?
A、原子半径;
B、晶体结构;
C、热处理工艺;
D、电子因素;
31、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情况?
A、原子半径;
B、晶体结构;
C、退火工艺;
D、电子因素;
32、铁基固溶体的形成有一定规律,影响组元在置换固溶体中溶解情况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个情况?
A、原子半径;
B、晶体结构;
C、成分因素;
D、电子因素
33、促进合金结构钢高温回火脆性作用较大的元素有哪些?
A、Mn、Ti;
B、Cu、Al;
C、W、Ti;
D、Cr、Ni;
34、能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回火脆性的元素有哪些?
A、Cr、Ni;
B、Mn、Ti;
C、Ni、W;
D、Mo、V;
35、关于回火脆性的描述,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B、可以通过回火后缓冷来避免回火脆性;
C、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会降低回火脆性倾向;
D、应避免在脆性区进行回火;
36、能够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回火脆性的元素有哪些?
A、Cr;
B、Mn;
C、Ni;
D、Mo;
37、下列哪一个,不是合金化提高韧性的途径?
A、加入Ti、Nb等,细化晶粒;
B、保证强度水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C含量;
C、减少Mo、W的添加,以降低回火脆性倾向;
D、加入Ni,改善基体韧性;
38、下列哪一个,不是合金化提高韧性的途径?
A、加入Ti、Nb等,细化晶粒;
B、保证强度水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C含量;
C、增加淬透性,消除残留奥氏体;
D、加入Ni,改善基体韧性;
39、下列哪一个,不是合金化提高韧性的途径?
A、加入Ti、Nb等,细化晶粒;
B、保证强度水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C含量;
C、增加Mo、W以降低回火脆性倾向;
D、加入Ni,改善基体韧性;
40、下列哪一个,不是合金化提高韧性的途径?
A、加入Ti、Nb等,细化晶粒;
B、保证强度水平的情况下,适当降低C含量;
C、添加Mo、W以降低回火脆性倾向;
D、加入W,改善基体韧性;
41、下列哪一个,不是Si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
A、提高低温回火稳定性;
B、提高抗氧化性;
C、提高塑性;
D、提高淬透性;
42、下列哪一个,不是Ni元素在合金中的作用?
A、提高金属基体的韧性;
B、稳定奥氏体组织;
C、提高淬透性;
D、降低回火脆性;
43、下列哪一个,不是Mo元素的合金化作用?
A、降低钢的热强性;
B、降低回火脆性,有效抑制有害元素偏聚;
C、提高回火稳定性,抑制碳化物长大;
D、提高淬透性;
44、下列哪一个,不是Cr元素的合金化作用?
A、提高钢的淬透性;
B、提高抗氧化性、热强性;
C、改善回火脆性;
D、提高残余奥氏体含量;
45、下列哪一个,不是Mn元素的合金化作用?
A、提高淬透性;
B、降低热脆性,形成MnS;
C、提高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量大时可以获得奥氏体组织;
D、降低过热敏感性;
46、下列哪一个,不是V元素的合金化特点?
A、缩小g相区;
B、在a-Fe中无限固溶;
C、导致金属材料有过热倾向;
D、可以形成析出强化;
47、下列哪一个不是Al元素的合金化特点?
A、缩小g相区;
B、抗氧化;
C、常用的氮化工艺用钢的合金元素;
D、在a-Fe中无限固溶;
48、下列哪一个不是Co元素的合金化特点?
A、无限固溶于a-Fe中;
B、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C、对C曲线影响不大;
D、提高金属材料的热强性;
49、下列关于碳化物形成规律的表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强者先,依次形成;
B、强者稳,溶解难,析出难,长大难;
C、rc/rM